導讀:鸚鵡受到許多養鳥人喜愛,因牠個性溫和且學習力強,是動物界的模仿達人,飼養時,應避免食用生食,可多吃青菜水果,內含豐富營養素,對健康有幫助,而環境溫度也要注意,太冷太熱,對健康都有所影響。
一、鸚鵡日常飲食注意
1、避免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統疾病是鸚鵡的常見病,主要是由誤食了不潔食物引起。積極的做法是避免鸚鵡在各種情況下發生誤食。
2、避免食用生食
食物未煮透,尤其是魚、肉、蛋等葷腥原料,未煮熟就餵食鸚鵡,容易出現腹瀉症狀,冰箱保存食物,也因解凍再餵食。
3、定時定量餵食
飼主應訓練鸚鵡定時吃飯,在固定時間給予固定的食物量,這食物量遠較之前的量為少,讓鸚鵡學習了解此時的食物就是這麼多,如撥掉了,就得等下餐。
4、食物放涼在餵
鸚鵡的食物加工方法與我們習慣的烹調方法應有所不同,不能添加油脂和各種調料,煮熟的食物要放涼至室溫後才能餵鳥。
5、洗淨餵食蔬果
瓜果蔬菜最好是生餵,但在餵給前先要洗凈、消毒。食物的消毒不能採用通常的家用洗滌劑和消毒液,可以在清潔的盆中放入冷水,加入幾匙精鹽和少許檸檬汁浸泡。
專家說明:水果和蔬菜在其中浸泡5-10分鐘、葉菜浸泡3分鐘左右後取出。
6、補充鈣質方法
鈣片和墨魚骨對所有鸚鵡補充鈣質很重要,也可供給鈣水補鈣,但請先查詢鸚鵡獸醫有關份量。
二、鸚鵡日常護理注意
7、定期清洗籠子
鸚鵡的糞便、羽毛在溫暖潮濕的居家環境中是細菌滋生的溫床,為保證鸚鵡及家人的健康,對籠子、棲架和鸚鵡接觸的其他物品要經常清洗消毒。
8、用襯墊防污染
當鸚鵡在家人經常活動的區域,如地板、沙發和床上遊玩時,要用報紙、塑料袋或布片等進行襯墊,防止被鸚鵡的遺留物污染。
9、調節室內溫度
室內的溫度不合適,會使鸚鵡體質變化,體力下降、免疫力變差,嚴重的還會導致鸚鵡死亡,鸚鵡其實是很怕熱的,炎熱對鸚鵡的傷害遠甚於寒冷。
專家說明:溫度超過35℃時,大多數鸚鵡就會煩躁不安,超過37℃時,體質易變差。
10、剪羽美容注意
剪羽是為了美容,但要防止幼鸚鵡飛逃,以及飛行可能帶來的危險和傷害。鸚鵡的飛行目的是為了逃避敵害和尋找食物,當沒有敵害和食物充足的時候,翅膀就會退化。
11、曬太陽助健康
鸚鵡大概須要每天25-30分鐘的陽光照射。在戶外的時候應給牠有遮陰的位置,如牠覺得熱時可以躲避。亦可以安裝燈在室內,但不要離鳥籠超過三尺。
寵物百科發表。圖片來源:來自圖庫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