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尾鸚鵡品種特徵及習性

雞尾鸚鵡

雞尾鸚鵡品種特徵及習性


導讀:雞尾鸚鵡被做為觀賞鳥,品種顏色多,外觀漂亮,但相較與其他鸚鵡,牠叫聲略為遜色,不會學人語,但其性格乖巧且好訓練,繁殖期約在八到十二月,在觀賞鳥中算好飼養的,只用給予營養飼料,幾乎很少生病。

一、雞尾鸚鵡基本資料

1、雞尾鸚鵡認識

雞尾鸚鵡和長尾鸚鵡,雞尾鸚鵡雌鳥面部的羽色比雄鳥稍微暗淡,一年四季中都有可能繁殖。北方冬天氣溫較低對繁殖有影響,孵化期大概在18天左右。

專家說明:該品種不會學人語,叫聲也不是很悅耳,但觀賞性極高。

2、鸚鵡外觀特徵

雞尾鸚鵡體長約23~25厘米,嘴短、闊,前端具鉤。頭具淡黃色的冠羽,臉頰具橘黃色的圓形塊斑,翅膀上的覆羽白色。尾羽深灰色,中央尾羽特長。虹膜褐色。

專家說明:雄鳥臉頰斑顏色深,雌鳥臉頰斑的顏色稍暗淡。雌鳥尾羽下側具黑色橫斑。

3、雞尾鸚鵡品種

(1)珍珠派特鸚鵡

派特雞尾鸚鵡的羽色是黑色素部分脫落,所以羽毛顏色呈現出斑狀。身上的灰色羽毛隨基因改變或被對稱的白色或黃色羽毛取代,派特身上只有某些區塊會帶灰色的羽毛。

(2)肉桂雞尾鸚鵡

肉桂雞尾鸚鵡的體羽為茶棕色,身體部分顏色深淺一致,有些公鳥在背部或翅膀上會因黑色素的缺乏而有如大理石一般的羽色或斑點。嘴和腳為暗褐色。

(3)華勒雞尾鸚鵡

華勒跟肉桂很相似,但此品種的嘴和腳是粉紅色,羽色比肉桂色調更淺。由於黑色素很弱,所以看上去黃色的部分表現力很強。

延伸閱讀:牡丹鸚鵡:雌雄辨別及繁殖注意

延伸閱讀:挑選鸚鵡飼料 飲食餵養注意

(4)白化雞尾鸚鵡

白化或稱白子雞尾鸚鵡,全身羽色皆為純白色,腳為粉紅色。由於黑色素完全消除掉的緣故,其沒有黃化種的橘色面頰並且沒有任何黃斑。

(5)白臉雞尾鸚鵡

白臉的體羽顏色為有點接近木炭的灰色。白臉的臉頰為白色,並且沒有橘色面頰及黃色頭羽。白麵的起因是缺乏脂色素引起的,其缺少黃色和橙色色素。

雞尾鸚鵡

(6)帕斯雞尾鸚鵡

帕斯多由白臉培育出來,其減少了羽色上的黃色和紅色,因而臉頰被淡化顏色呈淡橘色的外觀。

(7)白金雞尾鸚鵡

白金的羽色類似原始灰,但極偏淡,是一種銀灰的羽色。冠羽和頭部黃色及臉部紅斑均與原始灰相似。白金的嘴、腳為淡米黃色。

(8)綠寶雞尾鸚鵡

綠寶的體羽顏色為淡灰色混合著些微的土黃色,所以呈現出綠寶石的顏色。綠寶石雞尾鸚鵡的翅膀邊緣色較深,越接近中央部分羽色則越淡。

延伸閱讀:調教鸚鵡說話必看七重點

延伸閱讀:亞歷山大鸚鵡:飼養及繁殖攻略

二、雞尾鸚鵡生活習性

1、鸚鵡此繁殖期

繁殖期為8-12月。築巢於樹洞或岩洞中。每窩產卵4-7枚。卵呈白色。孵化主要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為18-20天。由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2、鸚鵡的棲息地

雞尾鸚鵡主要棲息在乾燥與半乾燥的各種林地、灌木叢、河流邊的森林區、灰色雞尾鸚鵡主要在果園、農場田園、平原、路邊等地區。

3、聚集活動覓食

在野外的雞尾鸚鵡通常成對或一小群聚集活動覓食,不常發現數百隻聚集的情形,在水源區經常可發現與虎皮鸚鵡一起大群結集,主要食物為種子及穀類。

專家說明:澳洲北部的族群會四處遷移棲息,南部的族群則有季節性的遷徙行為。

4、鸚鵡很愛洗澡

一般是成群棲居在枯樹枝上。在河流,溪流的附近活動,作為群體其活動範圍依傍著水源地。在溪水中飲水同時洗澡,因為大多數雞尾鸚鵡都很愛洗澡。

5、野生地上找食

野生雞尾鸚鵡喜歡在地上找食吃,通常吃種子,草,樹葉和樹皮,來源於各類樹木,灌木和其他植被。此外, 野生的雞尾鸚鵡還吃蠐螬和其他不同的昆蟲。

6、食物混合穀物

食物主要以混合穀物種子為主,但水果與蔬菜也應該時常供應,習慣於種子飼料的雞尾鸚鵡初期對青菜水果的接受度通常不高,需慢慢耐心地調整其飲食習慣。

延伸閱讀:灰鸚鵡飼養管理與繁殖方法

延伸閱讀:鸚鵡啄羽症:原因診斷及治療方法

寵物百科發表。圖片來源:來自圖庫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