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養魚的事前準備工作很繁複,尤其像是養魚設備的準備以及水質、水溫是最重要了,這個關鍵關係到養的魚是否健康,人說養魚先養水就是這個道理,不過好水要怎麼養,又有哪些步驟呢?教戰攻略告訴你!
一、養水前器材的準備
1、過濾系統種類
可以是上濾,底缸過濾,側濾,背濾等過濾系統。濾材種類較多,像是過濾棉或生化棉,生化球,細菌屋,火山石,麥飯石,珊瑚石,活性炭和玻璃環。
2、周邊輔助設備
輔助設備主要是氧氣泵,一般雙頭的就可以,燈光系統,溫控系統。
3、建議添加細菌
為了加快開缸速度,一般都會進行硝化細菌添加,不推薦帶臭味的硝化細菌。
延伸閱讀:魚缸加溫、降溫作用及影響
二、魚缸養水方法及步驟
1、事前做好消毒
消毒第一天不管新缸還是老缸,水都需要消毒,新缸比老缸多了一個步驟,就是要在缸黏好之後放7天,去除缸裡的玻璃膠味道,老缸就可以直接放水了。
2、泡缸帶走味道
經過了消毒,泡缸主要是用缸裡水來帶走玻璃膠味道和新水族箱味道,也可用來試水看看經過24小時的完全浸泡缸會不會漏水,總之這個步驟非常重要。
3、要不間斷打氧
第二天一缸新水入內後要開始養水,養水第一天不開過濾及加熱系統還有燈,單純開啟氧氣泵,24小時不間斷打氧,慢慢的等待,氧氣泵開到最大。
4、開啟溫度過濾
第三天水經過一天的曝氣,可以開加熱棒和過濾系統,記住水溫要調節到養魚最佳溫度,,強烈建議7X24小時不間斷過濾。
小百科:加熱棒的瓦數要看缸的大小與所飼養魚的需要而定。水溫還有過濾器以後就不會再關了。
5、添加硝化細菌
第四天水的溫度已經上來了,這個時候缸內的水混混的,我們可以添加消化細菌了,可以加快開缸速度。
延伸閱讀:魚缸水質混濁 清除藻類做起
三、什麼水才能叫好水
1、感官判斷水質
(1)水質清澈: 首先要看的就是水的澄清度,給人的感覺是清澈透亮、晶瑩剔透。柔韌而不膩是指好水有一定的韌性,肥瘦適中。
(2)略帶水色:水色是由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決定的,好的水色應該是呈現非常淡的茶褐色、黃綠色、油綠色,而出現灰白色、灰黃色、黑褐色為壞水。
(3)氣味正常:好水應該基本是無味的,或者帶一點淡淡的魚腥味,如果出現濃腥味、腥臭味,甚至是氨水的味道那麼水質就一定出問題了。
2、檢測指示標準
(1)亞硝酸鹽:無毒是養魚好水的最基本條件,但也是最關鍵的指標。判定水的毒素指標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必須要使用氨和亞硝酸鹽檢測液來檢測。
(2)菌群結構:當病原微生物在魚缸大量繁殖時,抵抗力不強的魚必然發病。理想菌群結構應該是益生菌主導,形成魚缸裡的強勢菌團來抑止病原微生物的生長。
(3)水中溶氧:水中溶氧多少是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養魚水體的溶解氧一天24小時中,必須有16小時以上大於5mg/l,任何時間不得低於3mg/l。
延伸閱讀:魚缸挑選:水質及造景設計
延伸閱讀:魚缸高溫問題多 降溫有方法
四、養好水有哪些條件
1、細菌大量繁殖
細菌要有家才能大規模繁殖,過濾器是它們最主要的家,房子越多越好,性價比最好的房子是玻璃環和沙子。
2、增加呼吸氧氣
一個有效的充氧手段是不可以少的,可以用氣泵、水流濺落等多種方法解決。假如有了大量住房後水仍然很混,那麼是增加氧氣的時候了。
3、細菌足夠食物
只要缸裡有魚,細菌們就會有食物,增加食物就能夠促進細菌們的繁殖,但是太少了細菌們吃不飽,太多了又會撐壞了,所以增加的速度很關鍵。
4、缸內穩定水流
水流給定居的細菌們帶來氧氣和食物,水流大了就把細菌們的家沖走了,水流小了,帶來的氧氣和食物又不夠
5、合適溫度生長
魚和細菌們在24-28度之間是可以很好的生長和繁殖的。如果水比較冷,一個加熱棒就可以解決了。一般100升的缸有個100瓦到150瓦的加熱棒就很合適了。
延伸閱讀:水族教學:魚缸換水及水質處理
延伸閱讀:水族教學:魚缸造景佈置技巧
寵物百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