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手養魚很多事都要學習,對於準備魚缸器材到養水過程都不能馬虎。常聽人說養魚先養水,究竟什麼樣的水是養魚的“好水”,每個養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到底什麼水是養魚的好水呢?養水有哪些步驟,下面一起來了解。
一、養水前器材的準備
1、過濾系統,可以是上濾,底缸過濾,側濾,背濾,自己合適的過濾系統。
2、濾材。濾材的種類比較多,不過常用的總結下來只有幾樣,過濾棉或者是生化棉,生化球,細菌屋,火山石,麥飯石,珊瑚石,活性炭和玻璃環。
3、輔助設備。輔助設備主要是氧氣泵,一般雙頭的就可以,燈光系統,溫控系統。
4、細菌購買。為了加快開缸速度,一般都會進行硝化細菌添加,不推薦帶臭味的硝化細菌。
二、魚缸養水的步驟
1、消毒。(第一天)不管新缸還是老缸,水都需要消毒,新缸比老缸多了一個步驟,就是要在缸粘好之後放7天,去除缸裡的玻璃膠味道,老缸就可以直接放水了。
2、泡缸。經過了消毒,泡缸主要是用缸裡的水來帶走玻璃膠的味道和新水族箱內的味道,也可以用來試水,看看經過24小時的完全浸泡缸會不會漏水,總之這個步驟非常重要。
3、缸內曝氣(第二天)。一缸新水入內,這個時候我們要開始養水了,養水第一天不開過濾系統,加熱系統還有燈,單純的開啟氧氣泵,24小時不間斷打氧,看著缸內水翻騰,慢慢的等待~氧氣要足,氧氣泵開到最大。
4、溫度及過濾開啟(第三天)。水經過一天的曝氣,可以開加熱棒和過濾系統了,記住水溫要調節到養魚的最佳溫度,以後就不動了,具體問題和加熱棒的W數要看缸的大小與所飼養魚的需要而定。過濾器以後就不會再關了,強烈建議7X24小時不間斷過濾
5、消化細菌的添加(第四天)。又過了24小時了~水的溫度已經上來了,這個時候缸內的水混混的,我們可以添加消化細菌了。
三、什麼水才能叫好水
1、感官判斷
1)水質清澈、柔韌而不膩: 首先要看的就是水的澄清度,給人的感覺是清澈透亮、晶瑩剔透。柔韌而不膩是指好水有一定的韌性,肥瘦適中。
2)略帶水色:水色是由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決定的,好的水色應該是呈現非常淡的茶褐色、黃綠色、油綠色,而出現灰白色、灰黃色、黑褐色為壞水。
3)氣味正常:好水應該基本是無味的,或者帶一點淡淡的魚腥味,如果出現濃腥味、腥臭味,甚至是氨水的味道那麼水質就一定出問題了。
2、檢測指標
1)氨和亞硝酸鹽:“無毒”是養魚好水的最基本條件,但也是最關鍵的指標。判定水的毒素指標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必須要使用檢測液來檢測。
2)菌群結構:當病原微生物在魚缸里大量繁殖的時候,那些抵抗力不強的魚必然要發病。理想的菌群結構應該是益生菌占主導地位,形成魚缸裡的強勢菌團來抑止病原微生物的生長。
3)溶解氧:水中溶氧多少是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養魚水體的溶解氧一天24小時中,必須有16小時以上大於5mg/l,任何時間不得低於3mg/l。
四、養好水有哪些條件
1、居住的地方:細菌要有家才能大規模繁殖,過濾器是它們最主要的家,房子越多越好,性價比最好的房子是玻璃環和沙子。
2、呼吸的氧氣: 一個有效的充氧手段是不可以少的,可以用氣泵、水流濺落等多種方法解決。假如有了大量住房後水仍然很混,那麼是增加氧氣的時候了。
3、足夠的食物:只要缸裡有魚,細菌們就會有食物,增加食物就能夠促進細菌們的繁殖,但是太少了細菌們吃不飽,太多了又會撐壞了,所以增加的速度很關鍵。
4、一定的水流:水流給定居的細菌們帶來氧氣和食物,水流大了就把細菌們的家沖走了,水流小了,帶來的氧氣和食物又不夠
5、合適的溫度: 魚和細菌們在24-28度之間是可以很好的生長和繁殖的。如果水比較冷,一個加熱棒就可以解決了。一般100升的缸有個100瓦到150瓦的加熱棒就很合適了。
養魚教學知識 延伸閱讀:
水草入缸前消毒方法及注意
養魚教學:維護水族箱內生態平衡
新養金魚:要先過水及入缸管理
水族箱加熱棒 選擇使用教戰守則
魚缸水草選擇種植學問大
水族箱過濾全攻略養魚須知
資料來源:龍巖KK社區 觀賞魚之家 羅漢魚天下 百度文庫
寵物百科 整理
寵物百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