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魚咬尾原因識別及改善方法

龍魚咬尾原因識別及改善方法


導讀:龍魚咬尾不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龍魚咬尾的機率,如果從小魚開始算的話,一般不超過10%,但是一旦發病卻很棘手。針對龍魚咬尾的原因不同,治療的角度也不一樣。龍魚發生了咬尾該怎麼辦?下面一起來了解。

銀龍魚

龍魚是古老的淡水魚種,分佈在南美洲,澳洲以及東南亞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一、龍魚咬尾症的表現

龍魚咬尾症,具體表現是龍魚在魚缸中像小貓一樣轉著圈咬自己的尾巴,將尾巴的後半部分咬的參差不齊,嚴重的可以把後半部分尾部咬沒,甚至把整個尾巴都咬掉,伴隨而來的有可能是龍魚易驚,撞缸,浮於水面,少食甚至斷食。

二、龍魚咬尾症的原因

1、魚缸環境變化:

在飼主家裡,一隻龍魚長時間生活在一個熟悉的魚缸中,突然他被移到了另一個魚缸,或者自己的魚缸變換了位置,或者缸前面的家居發生了變化,龍魚在短暫的緊迫之後開始咬尾。

2、燈光變化:

一直採用上部頂燈進行照明,突然添加了前置的水中燈,或者燈光的照明時間發生變化,魚支開始咬尾。

3、長時間的燈光照明:

有些人飼養龍魚喜歡採用24小時的照明,在照明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幾週甚至幾月,龍魚逐漸開始咬尾。

4、突然間的驚嚇:

在飼養過程中受到了驚嚇,如異物突然掉到缸裡,主人不在時被寵物驚嚇,打雷、停電或者其他原因,魚支突然開始膽小,隨後開始咬尾。

5、細菌感染: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自己的魚支尾部遭受到細菌的感染,雖然肉眼不可見,但魚只仍然會因為瘙癢,而不停的咬自己的尾巴。

6、外寄感染: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自己的魚支尾部遭受到外寄生蟲的感染,雖然肉眼不可見,但魚只仍然會因為瘙癢,而不停的咬自己的尾巴。

三、龍魚咬尾症的對策

1、咬尾預兆

一般來說,咬尾症狀的發展伴隨受驚、趴缸、拒食等一同出現,若發現以上症狀時看見魚呈S形甩尾游動,則咬尾即將開始。

2、輕度的咬尾

一般採用穩定法,即尋找環境的不穩定因素,對症下藥予以去除。穩定環境是第一要務,包括水流的穩定、光線的穩定等等。留夜燈長明不熄,不要讓魚長時間處於單方向的側光環境,停止打氣。不要在魚缸前有大的動作以免驚嚇龍魚,必要時可封缸。

3、重度咬尾

對於將尾鰭部分咬掉的魚只來說,除了上述穩定措施之外,加入混養魚也是方法之一,或者改換環境比如騰缸。

對於嚴重的咬尾需要以手術方式修剪尾鰭,為了盡量確保尾鰭重新生長平順,對於沒有被咬到的部分尾鰭可以予以保留,手術可以視情況一次完成或分兩次分別修剪上緣和下緣被咬鰭條。

資料來源:024觀賞魚網、百度龍魚吧、政錫龍魚

延伸閱讀:

混養觀賞魚教戰守則 養魚教學

養熱帶魚選擇10要點

魚缸水草選擇種植學問大

養魚必知 會養水才會養魚

魚疾病防治10大要點 養魚須知

魚缸風水擺設 教你趨吉避凶

寵物百科 整理

寵物百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