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十大死因 心血管疾病排第一

台北市動保處今天首次公布北市家犬十大死因調查,其中首要死因為心血管疾病,顯示北市家犬有老年化傾向。台北市動保處今年度委託台灣大學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進行台北市家犬死亡原因調查,到12月15日為止,共上網登錄508個家犬死亡病例。結果顯示北市家犬有進入老年化傾向,申報病例的死亡年齡層最多的是介於12到16歲的犬隻(佔約30%),最長壽的死亡病例是一隻25歲的「狗瑞」,顯示家犬受到良好照護。

至於家犬十大死因之首為心血管疾病,佔20.8%,心血管疾病多與品種及遺傳有關,需長期以藥物控制延續生命,也顯示台北市市民對家犬如同家人一般,都得到良好醫療照料。

動保處表示,這項調查結果以小型犬隻較多,顯示台北市犬隻飼養有城市化趨勢,符合台北市地狹人稠的特性,相對大型犬比例較低,混種犬亦佔相當比例。調查報告中傳染病比例相對較低,只有5%,顯示台灣獸醫醫療及環境衛生水準極高,對傳染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已達世界先進國家水準。

這項計畫藉由建置網路及與台北市開業動物醫院合作,有82家動物醫院加入調查計畫,前十大死亡原因依序為心血管病(20.8%)、腎衰竭(12.2%)、癌症(11.3%)、消化系病(8.6%)、神經系病(8.2%)、肝臟病(5.7%)、創傷(5.5%)、傳染病(5%)、呼吸系病(3.2%),及多重器官(2.9%)等,前3名均屬於慢性疾病,顯示台北市動物醫療有相當水準。

家犬十大死因
台北市動保處29日首次公布北市家犬十大死因調查,其中首要死因為心血管疾病,顯示北市家犬有老年化傾向。

動保處長嚴一峰表示,台北市是個人口高度密集都市,市民飼養寵物的密度與數量也居全台之冠,目前家犬數有16萬多隻,家貓數8萬多隻,而寵物的身體健康與飼主的身心健康休戚相關。藉由這項計畫,建議台北市犬隻應於7歲時進行例行性健檢,預防疾病發生,並接受家庭動物醫師專業醫療建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動保處會長期監控台北市犬隻死亡狀況,並針對通報特殊死亡病例異常增多變化,發布新聞稿告知大眾,並追蹤、研究,以預防傳染疾病或特殊疾病的產生與擴散,適時予以控制。未來這項調查擴及貓等其他寵物,並針對不同項目進行更深入統計與分析,以期完整預防疾病產生。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

家犬死因 心血管疾病排第1

家犬日漸成為許多家庭的重要成員,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委託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的研發團隊進行2011年台北市家犬死亡原因調查,29日公佈家犬的十大死因,前3名分別為心血管疾病、腎衰竭、腫瘤,皆是老犬容易罹患的慢性病,其中心血管疾病更佔20%。近30%的死亡年紀在12到16歲,因此,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處長嚴一峰呼籲飼主,倘若家犬在7歲以上,每年應該作一次全身健康檢查。

2011年台北市家犬死亡原因調查以小型犬為主,藉由網路及與82間台北市動物醫院合作調查,發現家犬的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和人類的十大死因雷同,顯見家犬壽命相較以往長壽。不過,台大獸醫專業學院院長劉振軒指出,家犬確切的平均壽命,需要3年以上的調查,才能計算出來。

從事22年獸醫職務的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楊靜宇,以個人經驗補充,他剛開業時,犬隻死亡原因多為犬瘟熱或是意外,壽命不長,隨著時代變遷,家犬受到良好照顧,目前7成以上家犬皆施打預防針,同時在這次調查中,死於傳染病的家犬也僅有6%,顯見現代人對於家犬健康的重視。

不光是健康檢查,台大動物醫院內科醫師李繼忠強調,飼主必須注意家犬的體重控制及食物攝取,依據家犬的年紀,給予食物,市售的家犬零食也應適量,不要超過每日進食量的10%。楊靜宇也提醒家犬的食物不宜過鹹,否則會增加腎臟負擔。

飼主可以觀察家犬平日情形,評判是否罹患心血管疾病、腎衰竭、腫瘤。楊靜宇表示,家犬倘若出現活動力下降、沒有活動卻氣喘、腹部水腫,即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徵兆。至於家犬大量喝水、尿液無味,有可能是罹患腎衰竭。

至於腫瘤,飼主可從和家犬互動的過程中,撫摸牠的淋巴腺、乳腺等部位,檢查是否有腫瘤,以及早就醫。除此之外,母犬容易罹患乳腺癌,所以楊靜宇提醒飼主應當在母犬5個月大之前,帶到動物醫院結紮,便可降低26%的發病率。

嚴一峰表示,台北市飼養寵物的密度與數量居全國之冠,家犬共有16萬隻,家貓有8萬隻,寵物的健康和飼主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動保處將會長期監控台北市犬隻的死亡狀況,明年預計將死亡調查加入家貓的項目,以掌握寵物的健康情況。 自由時報【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

紅貴賓犬 常見疾病與防治

狗人類互相傳染的疾病 重要必讀(下)

狗人類互相傳染的疾病 重要必讀(上)

狗一天該吃喝多少 才能保健康?

橡皮筋害狗原兇 皮開肉綻險斷氣

做個稱職狗主人 愛牠就要暸解牠